国产“动力心脏”面世,我国自主燃气轮机应用领域走完最后一公里。
(相关资料图)
此前,首台国产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G50在广东清远顺利通过试运行,完成从无到有的突破。而就在不久前,有哈电通用燃气轮机公司研发的首台国产HA级重型燃气轮机下线交付,我国重型燃气轮机国产化进程再次迎来重大里程碑。
过去,西方垄断该技术近70年,嘲笑中国患有“工业心脏病”,如今国产重型燃气轮机强势入场,每年可为国家节省数百亿外汇。
01 国产重燃机问世,每年省下数百亿
重型燃气轮机作为发电和驱动领域的关键设备,从中可窥见一个国家的整体重工业水平。
曾几何时,西方动力强国凭借技术壁垒以及旺盛的市场需求,赚得盆满钵满。与此同时,他们又严控把控核心技术,不予对外转让。其中,中国遭受的技术封锁尤为严苛。美国通用电气曾扬言:“想要我们的燃气轮机技术,除非买下整个通用电气。”
彼时,我国基于国内需求,不得不向海外重金求购,而西方依仗技术优势,不仅在定价上“狮子大开口”,一个叶片要价100万元,同时还定下霸王条款:一旦设备故障,就必须高薪聘请国外人员来维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每年要斥资数百亿购买燃气轮机,后续维护费用亦非小数目。
从器械上高价收割我国后,西方还企图将我们自主发展的路封死。有着“前苏联动力心脏”之称的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曾与中企合作,承诺转让相关技术及56%股份,但在美国干预下,乌方宁愿支付巨额违约金也要毁约。
曾任中航工业集团董事长的林左鸣曾无奈的感慨:“从国外买一台重型燃气轮机,就好比给他们开了一家随时都能提款的银行。”
“心病”难医却不得不医,核心技术断不可受制于人。为了尽快摆脱“卡脖子”的局面,我国自2009年起便组建专家团队,从零开始一步步探索。历时13载自主研制,投入近20亿资金,首台国产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在东方电气试车间内横空出世,一举击破西方长达70年的技术封锁,我国跃居为全球第六个具备重型燃气轮机技术的国家。
据报道,这台重型燃气轮机实现100%零件国产率,可满足7000个家庭一日用电需求,每年可减少近50万吨碳排放。东方电气总设计师艾松面对采访时表示:“目前我们已经能够独立设计并制造重型燃气轮机的所有部件。”
02 多路开花,中国科技后来居上
近年来,我国燃气轮机新增装机规模增长迅速。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燃气轮机装机规模从2016年的4552.61千瓦扩大至2021年的10443.49万千瓦,行业市场规模高达1769.5亿元。
中国技术崛起下,中国制造“硕果压枝”。国产涡扇15进入批量生产阶段,中国战机将首次拥有一种达到国际顶尖水平的国产发动机;宝武马钢研发的轮轴生产制造核心技术,为高铁穿上“国产跑鞋”。
此前一直由美国、日本占据主导的生命科技领域,也在中国技术介入后实现重大突破。以日产抑衰补充剂柏生泰为例,2013年哈佛医学院证实柏生泰类物质可有效逆转老龄生物器官年龄。在日本庆应大学、中国清北临床研究中,此类物质对45岁以上人群的肌肉、骨骼、睾酮水平等指标起到正向显著改善效果。
无奈前期制备工艺不完善,这项本应该用于惠及广大抗老刚需群体的前沿技术成为少数富人专属的“时间游戏”。直到中国技术入场,柏生泰量产难题才得以破解。在国产设备辅助下,关键原料实现提质增产,成品补充剂落地价格随之下滑95%,“富人游戏”就此停摆。升级版柏生泰在日本银座、百货爆火,通过京东进入国内市场后依旧热度不减,首年6.18单日营收超20w+。
老龄化趋势下,为国民延续健康生活空间成为各国科学界关键课题。随着中国清北、中科院等国内科研权威相继入场,我国在抑衰领域有望复刻工业领域的弯道超车,国产“柏生泰”落地惠民或已不再遥不可及。
03 走向世界,中国制造奏响冲锋号角
市场换技术的时代已然翻篇,中国制造多路开花,逐渐补齐短板。央广网数据显示,我国已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以及525个小类,成为世界上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
俄媒《生意人报》消息,俄罗斯天然气巨头诺瓦泰克公司或从中国引进20台GT25000改进型CGT25-D型燃气轮机,用于仍在建设中的“北极LNG-2”液化天然气项目,而这也将成为我国燃气轮机史上最大出口订单。
在实现从0到1的突破后,国产重型燃气轮机还将迈向更高台阶。我们期待着,加速前行的中国技术创新能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标签: